• HONSUN
    搜索
    搜索
    img
    新聞中心
    位置:
    首頁
    /
    /
    /
    電氣技術發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電氣技術發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04-15 09:07
    • 訪問量:

    【概要描述】電能開發和應用技術(電氣技術)服務人類生產和生活只有約兩百年的歷史。在19世紀和20世紀交替的約20年內,電氣技術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電氣技術的創新層出不窮,各種發電、輸電、配電和用電設備在天才的發明家手中不斷涌現,電氣技術深入到人類改造、征服和利用自然的活動中,在人類經濟活動的各個領域發揮日益顯著的作用。進入21世紀的幾年來,電氣技術服務人類發展的能力已遠非一百年前可比,就在這時,全球7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讓美國、歐盟、日本的實際GDP同比分別下降2.4%、4.1%、5.2%,人類苦心建立起來的龐大電力系統顯然有點多余。據BP公司公布的年度能源統計數據,2009年全球的發電量為200936億度,比2008年下降了0.92%,各類不同的經濟體的用電量都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下調。在這重要時光,人類再次把眼光投向電氣技術,意欲讓她承擔起帶領人類走出經濟危機和環境困境的先鋒,為此電氣技術的創新再次成為人類創新的焦點,以節電、可再生能源發電、智能電網等為代表的電氣技術創新成就正在引領人類走向更高的文明境界。

    電氣技術發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概要描述】電能開發和應用技術(電氣技術)服務人類生產和生活只有約兩百年的歷史。在19世紀和20世紀交替的約20年內,電氣技術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電氣技術的創新層出不窮,各種發電、輸電、配電和用電設備在天才的發明家手中不斷涌現,電氣技術深入到人類改造、征服和利用自然的活動中,在人類經濟活動的各個領域發揮日益顯著的作用。進入21世紀的幾年來,電氣技術服務人類發展的能力已遠非一百年前可比,就在這時,全球7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讓美國、歐盟、日本的實際GDP同比分別下降2.4%、4.1%、5.2%,人類苦心建立起來的龐大電力系統顯然有點多余。據BP公司公布的年度能源統計數據,2009年全球的發電量為200936億度,比2008年下降了0.92%,各類不同的經濟體的用電量都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下調。在這重要時光,人類再次把眼光投向電氣技術,意欲讓她承擔起帶領人類走出經濟危機和環境困境的先鋒,為此電氣技術的創新再次成為人類創新的焦點,以節電、可再生能源發電、智能電網等為代表的電氣技術創新成就正在引領人類走向更高的文明境界。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04-15 09:07
    • 訪問量:
    詳情

    電能開發和應用技術(電氣技術)服務人類生產和生活只有約兩百年的歷史。在19世紀和20世紀交替的約20年內,電氣技術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電氣技術的創新層出不窮,各種發電、輸電、配電和用電設備在天才的發明家手中不斷涌現,電氣技術深入到人類改造、征服和利用自然的活動中,在人類經濟活動的各個領域發揮日益顯著的作用。進入21世紀的幾年來,電氣技術服務人類發展的能力已遠非一百年前可比,就在這時,全球7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讓美國、歐盟、日本的實際GDP同比分別下降2.4%、4.1%、5.2%,人類苦心建立起來的龐大電力系統顯然有點多余。據BP公司公布的年度能源統計數據,2009年全球的發電量為200936億度,比2008年下降了0.92%,各類不同的經濟體的用電量都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下調。在這重要時光,人類再次把眼光投向電氣技術,意欲讓她承擔起帶領人類走出經濟危機和環境困境的先鋒,為此電氣技術的創新再次成為人類創新的焦點,以節電、可再生能源發電、智能電網等為代表的電氣技術創新成就正在引領人類走向更高的文明境界。

      電氣技術創新應用史話

      電氣技術的創新發展源于電磁學理論的發展。從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1820年發現電流的磁效應,到安培定則、歐姆定律和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定律,電磁學理論羽翼漸豐。1864年,在上述理論和實驗基礎上,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提出了麥克斯韋方程組,創立了完整的經典電磁學理論體系。隨后,德國物理學家赫茲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進一步完善了電磁學理論,形成了現代電磁學的基本框架。經典電磁學的建立,為人類開發利用電能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電氣技術隨著電能的應用而日趨成熟,一百多年來電氣技術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探索電能利用形式、最大限度、最經濟利用電能的發明史。電能易于轉化成機械能、熱和光,又是信息的重要載體,并且便于遠距離輸送和分配。這樣的優良特性使得電能由最初用于電照明、電報、電話,擴展到電鍍、電動力以至工業生產的各部門,并迅速進入人類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

      早19世紀上半葉電能用于工業生產之前,作為通訊用的電器設備就已經開始進入試用階段。在通訊領域,電主要用來傳遞信號,涉及到的電氣設備主要有電池、電線電纜和各種電子器件。1838年,畫家出身的莫爾斯發明了電報機,不久,電報取代烽火狼煙成為傳遞信息的主要手段。約四十年后,美國人貝爾發明了電話,使電訊走向民眾。1895年,意大利人馬可尼又在有線電話的基礎上發明了無線通訊。1906年,加拿大在美工作的物理學家費森登發明了無線電廣播,使人們第一次聽到用電磁波傳來的音樂和新聞,到20世紀30年代初,無線電廣播系統已覆蓋全球絕大部分地方。1925年英國發明家貝爾德發明了電視機,實現了利用電磁波傳遞視頻信號的夢想。今天世界上有數十億臺電話、電視,通訊技術也從有線發展為無線,從模擬發展為數字,而這些正是根源于人類對電和電磁波的早期探索。

      人類最早發明的電光源是弧光燈和白熾燈。1807年英國的戴維制成了碳極度弧光燈,1878年,美國的布拉許利用弧光燈在街道和廣場照明中取得了成功。1年后,2位美國費城的高級中學教師湯姆生和霍斯頓通過設計弧光燈系統開創了新的電工業。1880年,愛迪生發明了實用白熾燈,揭開了電應用于日常生活的序幕。愛迪生之后,電燈不斷改進。1939年管狀日光燈問世,很快被廣泛采用,成為又一種重要的照明光源。隨后電能用于耗電較小的收音機、電視機、洗衣機等家用電器,創造了電能在家庭生活中應用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發展到使用耗電較多的電冰箱、廚房用電爐、電熱水器和空調設備等;第三階段發展到電氣采暖和家庭生活全面電氣化。

      在電氣設備走入千家萬戶的同時,也走進了各廠礦企業。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電力驅動逐漸進入交通運輸部門。1879年西門子和哈爾斯克在柏林工業博覽會上展出了第一條小型電車軌道,到1899、1900、1902年,倫敦、巴黎、柏林先后建成了第一條電氣化地下鐵道。1912年,瑞士第一批電力牽引火車開始行駛。除城市電車外,1887、1908年首次出現了電動礦用機車和電動運輸車。1894年,美國的一家棉花加工廠首先實現了電氣化,其供電系統全部用交流電。20世紀初,所有新建工廠都使用電動機為動力。1899年到1909年的這10年時間是實現工業電氣化的重大轉折點。10年間電動機產量增長了216%,而工業用電動機卻猛增了584%。同時,交流電動機成了工業電動機中的主力。1899年僅有1/5的工業電動機是交流機,到1909年交流機已超過了一半。將電能轉化為各種機械能的功臣非“電動機”莫屬,正因為有了電動機,才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電力不僅作為最主要的動力被廣泛運用于加工工業,而且由于電力的應用導致了一系列新的加工工藝的發展,如電鍍、電焊、電加工等等,為加工工業增添了許多重要手段。

      照明技術和動力技術的發展及普及對強大電源提出了新的需求,正是由于電能的廣泛應用促進了發電和輸變電以及電源技術的發展。從1875年建成第一座發電廠至今只有130多年的歷史,從1832年制成第一臺發電機至今也僅有170多年。在此期間,電力技術和電力生產取得了歷史性的重要成就:發電機組容量和電廠規模從小到大,技術參數和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發電能源由單一進而多樣化;輸電電壓等級不斷提高,輸電距離不斷延長;從弧立供電發展到聯合為電網,電網的規模日益擴大。

      電氣技術應用與創新區域大轉移

      電氣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從19世紀末期開始在美國和歐洲等地區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隨后慢慢發展到全球各地。近一個多世紀來,電氣技術的應用和創新水平一直是一個國家先進程序的重要標志。1894年,美國借電氣技術革命的重大機遇代替英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并在到目前為止的一個多世紀里成為全球電氣技術應用的第一大國。而歐洲在至今為止的歲月里一直保持著全球最大的電氣技術供應地區,也是全球最領先的電氣技術創新地區。

      在20世紀和21世紀交替的20多年里間里,隨著全球經濟的重新調整,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份額中的比重快速上升。她們電氣技術應用規模在全球占據了日益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成為電氣技術創新的重要國度。如中國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成為全球第二大電氣技術應用市場,并將在最近幾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電氣技術應用國家。中國在電氣技術的創新上也已走在全球的前列,超高壓輸電技術已位居全球最前列。

      隨著歐洲、美國和日本經濟發展的放緩和電氣化應用的日趨成熟,對電氣新技術的應用規模增長乏力,而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對電能的需求快速增加,推動了電氣技術的加速應用,而技術的創新是緊跟技術的最新應用市場的,因此這些國家往往成為全球重要的電氣技術創新地區。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加速,發展中國家市場成為發達國家電氣技術供應商在全球的日益重要創新場所。電氣技術創新和應用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這種轉換速度是快速的,這在BP公司的年度能源統計數據里就有很明顯的表現。

      受經濟危機的影響,2009年全球的發電量為200936億度,比2008年下降了0.92%,但這種下降幅度在不同類型的經濟體里有嚴重的分化,發達國家大多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仍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只是增長速度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2009年,歐盟的發電量同比下降了5.11%,歐洲和歐亞大陸下降了4.79% ,OECD下降了3.97%,北美下降了3.64%。這些以發展國家為主體的地區的發電量下降速度都遠遠高于世界同期發電量下降的幅度。而亞太地區2009年發電量卻同比增長了3.29%。

      發達國家2009年經濟出現了較嚴重的下滑,相伴的必然是發電量的快速下降。雄居全球第一大發電國和第一大經濟體一個多世紀的美國2009年發電量下降了3.8%,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三大發電國日本2009年發電量下降了5.54%,加拿大下降的4.31%,歐洲的德國下降了6.1%,法國下降了5.35%,英國下降了4.33%,意大利下降了9.14%。而反觀發展中國家,世界第二大發電國中國發電量2009年同比上升了6.89%,全球第5大發電國印度上升了5.79%,巴西也上升了1.2%,唯有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俄羅斯2009年發電量下降了4.25%,這主要是因為俄羅斯自身的經濟出現了問題。

      1990年到2009年,全球發電量從153798億度上升到200936億度,增長了69.6%。在5大地區中,1990年到2009年發電量增長速度最低的為歐洲和歐亞大陸,僅增長了10.96%,北美增長速度也僅為33.17%,主體為發達國家的這兩個地區增長速度均遠低于全球平均增長速度,同為發達國家集合體的歐盟和OECD的速度也遠低于全球平均速度。歐洲和歐亞大陸發電量占全球的比重從1990年的38.57%下降到2009年的25.23%,下降了13.34個百分點,北美從31.96%下降到25.23%,下降了6.87個百分點。

      與上面情況形成明顯對比的是,2009年亞太地區的發電量比1990年增長了209.32%,占全球的比重從20.5%上升到37.39%,上升了16.89個百分點。2009年中東地區的發電量比1990年增長了215.85%,占全球的比重從2.02%上升到3.76%,上升了1.74個百分點。

      從統計的全球主要42個發電國家和地區來看,2009年發電量比1990年增長超過2倍的有9個國家,從高到底依次為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韓國、伊朗、土耳其、泰國、埃及和印度。在這9個國家中,肩并肩耀眼的當屬中國,在這期間中國的發電量增長了近5倍,占全球的比重從1990年的5.24%上升到了2009年的18.54%,上升了13.3個百分點,同期印度和韓國發電量占全球的比重也上升了超過1.93個百分點呼1.27個百分點。

      而俄羅斯、烏克蘭和瑞典2009年的發電量甚至低于1990年的發電量。俄羅斯占全球發電量的比重從1990年的9.13%下降到了2009年的4.94%,下降了4.19個百分點,烏克蘭同期也下降了1.66個百分點。占全球發電量比重下降最多的是美國,美國下降了6.24個百分點,德國下降了1.67個百分點,日本下降了1.55個百分點,加拿大下降了0.88個百分點,法國和英國都下降了0.85個百分點。

    相關新聞

    電話

    0575-89190253

    施航

    掃一掃關注我們

    公司名稱:浙江施航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地址: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趙墅村中興路和鳳林路口鳳林文創園7幢

    電話:0575-89190253

    傳真:0575-89190251

    頁面版權所有:浙江施航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浙ICP備2021012457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紹興